湖南城市学院2022年“专升本”《测绘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测绘学》课程考试旨在准确、简明地考核考生对普通测绘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理解、运用水平,考核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基本要求
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测绘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具备运用测绘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1.识记有关名词和概念,能正确认识和表达。
2.理解基本原理和方法,能正确区分和联系。
3.掌握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综合分析和解决一般性的问题。
命题的原则是:题型较多、题量合适、覆盖面广、区分度高;最基本的知识点占50%左右,难度中等的题目占35%左右,较难的综合性题目占15%左右。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一)绪论
1.理解测量学的概念、测量学的两个主要任务(测定和测设);了解其学科分类。
2.了解地球的形状与大小;识记和理解以下概念:水准面、大地水准面、大地体、绝对高程、相对高程、高差;掌握地面点位的表示方法(三维坐标:地理坐标或高斯平面直角坐标+高程);重点掌握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的建立方法、分带投影方法、中央子午线和投影带的计算方法、我国国土范围所覆盖的带号范围和高斯投影平面直角坐标中横坐标通用值的由来。
3.重点掌握测量工作的三个基本内容、三个基本观测量和两大原则。
(二)水准测量
1.重点掌握水准测量原理,理解高差法及视线高法测量原理。
2.了解水准仪的分类、水准尺的分类;重点掌握水准仪的三个组成部分、尺垫的作用;识记和理解以下概念:视准轴、水准管轴、圆水准器轴、水准器的分划值(灵敏度)。
3.熟练掌握水准仪的使用方法(仪器的安置过程),视差的概念、产生原因及消除方法,初步整平与精确整平的目的。
4.掌握连续水准测量的方法,重点掌握水准路线的布设形式、检核内容(计算检核、测站检核和路线检核)。
5.重点掌握闭合水准路线、附合水准路线、支水准路线的计算。
6.重点掌握微倾式水准仪的轴线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圆水准器的检校、十字丝的检校、水准管轴的检校方法。
7.掌握水准测量误差:仪器误差、观测误差、外界条件的影响。
(三)角度测量
1.识记和理解水平角和竖直角的概念;掌握水平角和竖直角的测量原理。
2.了解光学经纬仪的分类;掌握其三个组成部分、读数方法;重点掌握其使用方法、对中及整平的目的。
3.重点掌握测回法测水平角:观测过程、记录计算方法;掌握方向法测水平角:观测过程、记录计算方法。
4.了解竖盘的构造特点;重点掌握竖直角的观测、记录计算方法;识记和理解竖盘指标差的概念。
5.掌握角度测量误差:仪器误差、人的误差、外界条件的影响。
(四)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1.了解钢尺量距的工具、方法;掌握成果处理方法、误差来源与注意事项。
2.掌握视距测量的原理公式、观测与计算方法、误差来源与注意事项。
3.重点掌握光电测距的出发公式,掌握成果处理方法、误差来源与注意事项。
4. 重点掌握直线定向的定义、三个标准方向、方位角的定义及推算方法、象限角。
(五)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1.重点掌握测量误差的来源与分类;识记和理解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掌握偶然误差的特性、系统误差的处理方法。
2.重点掌握观测值的算术平均值的计算方法。
3.重点掌握评定精度的三个指标:中误差、相对误差、极限误差。
4.掌握误差传播定律及其应用、用改正数求观测值的中误差和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
(六)小地区控制测量
1.识记和理解有关概念:控制测量、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控制点;了解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的方法。
2.重点掌握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内容与内业计算方法。
3.重点掌握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测站观测顺序、观测内容和方法、记录计算方法;掌握三角高程测量方法。
(七)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1. 识记和理解以下概念:地物、地貌、地形图的比例尺、比例尺精度、等高线、等高距、等高线平距、坡度。
2. 掌握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方法、地形图比例尺分类方法(按大小、按表示方法)。
3. 重点掌握地形图图式:地物符号、地貌(用等高线表示的方法),坡度与等高线平距之间的关系。
(八)地形图测绘
1.掌握测图前的准备工作。
2.重点掌握一个测站上的测绘工作内容。
3.掌握地物和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了解地形图的检查和整饰内容和方法。
(九) 地形图的识读与应用
1.掌握地形图识读的内容与方法。
2.重点掌握地形图的基本应用和工程应用。
四、考试题型和分值结构
1.本课程考试试题类型有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名词解释、计算题五种形式。
2.试题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比例约为:识记的占30%,理解约占40%,应用约占30%。
3.试卷总分100分,不同难易度试题的比例约为:较易占45%,中等占35%,较难占20%。
五、考试方法及考试时间
1.考试方法:笔试,闭卷。
2.考试时间:120分钟。
六、参考资料
程效军等编著,测量学(第五版),同济大学出版社,2016年。
《高等数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高等数学》课程考试旨在考核学生高等数学基本素养,考察学生的基本计算能力、运用数学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二、基本要求
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主要知识点学习、领会和掌握的情况。题型尽可能多样化,题量适中,基础题约占70%,稍灵活题约占20%,较难题约占10%。其中绝大多数为中小题目,大题目占分不超过10%。
三、考试内容及分值
考试内容:一元微积分,线性代数。具体要求如下:
1. 函数与极限 、连续(18分)
熟练掌握初等函数定义域的求法;熟练掌握函数极限的计算,其中主要是利用常见的等价无穷小的替换、两个重要极限的以及洛必达法则求函数极限;灵活理解连续性概念。
主要考点:函数的定义域,2个重要极限,常见的等价无穷小的替换,洛必达法则求极限,连续性概念。
2. 导数与微分(20分)
领会导数概念,熟练掌握一元函数的基本求导公式和求导法则,并能运用这些公式和法则求简单复合函数的一阶和二阶导数;求隐函数的一阶导数。
主要考点:基本求导公式,复合函数求导,隐函数求导(一阶)
3. 导数的应用(16分)
熟练掌握一元函数单调性的判别,并能利用它划分函数的单调区间和证明相关不等式;熟练掌握一元函数极值的求法,并能解决一些简单实际的最值问题。
主要考点:划分函数的单调区间并求极值,不等式的证明,简单实际问题求最值。
4. 不定积分(16分)
熟练掌握基本积分公式;熟练掌握换元积分法和分部积分法。
主要考点:利用基本积分公式求不定积分,简单的换元积分法和分部积分法求不定积分。
5. 定积分及其应用(24分)
熟练掌握利用牛顿-莱布尼茨公式和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分部积分法,并能运用他们求定积分;理解定积分的定义,熟练掌握定积分在几何上的应用,主要是求平面图形的面积和旋转体的体积。
主要考点:利用牛顿-莱布尼茨公式求定积分;简单的定积分换元积分法和分部积分法;直角坐标系下求平面图形的面积和旋转体的体积。
6. 线性代数(6分)
熟练掌握基本矩阵的运算。包括矩阵的乘法,矩阵行列式(不超过三阶)求值,求逆矩阵(不超过三阶)。
主要考点:三阶行列式的计算,矩阵的乘法运算,二(三)阶矩阵的逆矩阵。
四、试题类型及分值
1. 填空题15分
2. 选择题15分
3. 计算题60分
4. 证明题10分
五、考试方法及考试时间
考试方法:闭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六、成绩评定方式及比例
本次考试成绩占比100%。
主要参考资料
1.宋迎清.高等数学(上)[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年.
2.李俊锋.线性代数[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年.
湖南城市学院2022年“专升本”《控制测量》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巩固课堂讲授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检查学生对控制测量网形设计、施测、成果计算等过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二、基本要求
掌握控制测量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具备独立从事等级控制的基本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等级测量控制网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地球椭球的几何性质、外业观测值的归算和椭球面上的基本运算,掌握高斯投影及测量控制网的概算方法;理解国家及工程控制网坐标系建立的基本概念及应用;为各种工程建设、城镇建设和土地规划与管理等工作服务,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专业技术工作打下基础。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1.控制测量的基准:控制测量内、外业基准面和基准线,高程系统,垂线偏差等。(10分)
2.控制网设计:平面控制网设计方法及原则,技术设计书的内容等。(10分)
3.精密测角的方法及误差:精密测角的方法及原则、测站平差,精密测角的误差分析及消除和削弱办法等。(15分)
4.测距仪的检验、误差及测距成果归算:测距仪的仪器检验方法、测距误差分析、测距成果的归算内容等。(10)
5.精密水准测量的方法、误差、成果计算:精密水准测量的仪器和工具的检验内容,精密水准测量的误差分析,精密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和原则,跨河精密水准测量的特点和方法,水准测量的概算内容,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及球气差系数的计算方法。(20分)
6.地面观测值投影至椭球面、大地主题解算:椭球面上的坐标系,大地线的定义及性质,地面观测值归算至椭球面的过程,大地主题解算的概念。(15分)
7.椭球面元素归算至高斯平面、高斯投影坐标正反算、高斯投影换带:地图投影的概念、方法和要求,高斯投影的基本内容,高斯投影坐标正反算、邻带换算的方法,工程测量投影面和投影带选择的内容和方法等。(15分)
8.控制测量概算:控制测量概算的过程、方法和要求。(5分)
四、考试题型
本课程考试试题类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计算题、综合题七种形式。
五、考试方法及考试时间
1.考试方法:笔试,闭卷。
2.考试时间:120分钟。
六、参考资料
孔祥元主编,《控制测量学》第四版(上、下册),武汉大学出版社。
原网址:http://jwc.hncu.edu.cn/info/1142/3713.htm